武汉市江岸区经济开发区
| 工业园区 |2011-10-13
武汉江岸经济开发区是经国家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,位于武汉市主城区北端江岸区后湖街和谌家矶街辖区内,地处武汉市中环线附近,总体规划面积约14000亩,拥有难得的发展优势。
江岸经济开发区 - 区域介绍
武汉市江岸经济开发区,前身为武汉市“黄浦科技园”,2001年创办以来,采取了与一般开发区完全不同的运作模式,立足于体制创新,探索了一条通过兴办开发区,实现开发区与农民“双赢”的新路子。不仅招商引资工作卓有成效,而且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,保障了农民的实际利益。
江岸经济开发区 - 发展概况
武汉江岸经济开发区位于武汉市江岸区,靠近武汉市长江二桥和武汉市火车站,是水陆交通枢纽。开发区成立于2001年初,至今已三年多时间。目前开发面积1000亩,属于袖珍式开发区。
江岸经济开发区在经济发展、体制变革和城乡统筹等方面起到重要示范带动作用,成为武汉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。2003年开发区经济总量6亿多元,工业产值近5亿元,就业人员超过1200人,创造利税8000多万元。几年来,开发区形成了数量可观的区内总产值、税收,同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,增长速度惊人,大大超过区域平均增长速度。
在体制创新方面,更是迈出了可喜的步伐。与待开发的乡村组成股份公司,以股份制形式吸引村集体参与土地开发,分享开发区建设成果。这些做法取得积极效果,开发区与村集体获得了经济上的双赢。武汉江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是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,代表政府行使经济开发职权。经授权,管委会负责管理黄浦科技公司(全资)和石桥科技公司(参股)。黄浦科技公司,负责创业中心的经营管理,属国有独资公司。石桥科技公司,负责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,属国资和村集团公司合资组建。以此形成了管理、营运、开发建设的组织机构。 在整个园区的运作中,管委会处于宏观管理层面,主要职能是代表政府对开发区的总体规划、发展定位、投资项目、投资环境、制度建立等进行宏观管理,而不介入园区的具体经济活动。
在对待农民问题上,开发区坚持从制度上保障农民利益。通过社会保障制度、股份受益、住房收益、就业安置等措施确保了农民利益的有效落实。
江岸经济开发区 - 发展优势
1、优越的交通区位。位于武汉市中环线内,解放大道、建设大道、发展大道和建设中的金桥大道、幸福大道贯穿其中,有城市快速通道连接中环线,距离汉口火车站、武汉天河机分别为10分钟、20分钟车距。
2、良好的基础设施。通过几年的发展,开发区内道路、供水、电力、燃气、通讯设施建设到位,为项目入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。
3、广阔的发展空间。开发区分为“一区三园”的发展格局,石桥园区经过几年开发已是众商云集、炙手可热;幸福垸园区作为武汉市制造业基地,规划初开,商机无限;谌家矶园区在天兴洲长江大桥动建后,优势顿显,前景看好。
4、独特的运作体制。开发区采取政府、企业、村共同组建公司来运作开发区的体制,整合三方优势,兼顾三者利益,真正实现政府引导、企业运作、村民支持的发展局面。该体制已经被国土资源部、国家发改委、国家商务部、国家开发区协会充分肯定。
江岸经济开发区 - 规划背景
武汉江岸经济开发区是经国家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,位于武汉市主城区北端江岸区后湖街和谌家矶街辖区内,地处武汉市中环线附近,总体规划面积约14000亩。
江岸经济开发区 - 规划布局
国际广场开发区依托城市道路“骨架”系统,分为三个园区,分别是位于武汉市内环线边的石桥园区,位于武汉市中环线边的幸福垸园区和谌家矶园区。
石桥园区
石桥园区规划用地750亩,已开发500亩。主要从事贸易物流、生物制药、机电制造、黄金饰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,目前已初具规模,预计在2009年前将完全建成,该区项目建设完成后,入园企业年产值预计达到50亿元,年利税将达到3亿元。
石桥园区产业布局。重点发展三大产业品牌:一是以田田药业、正远电气和冠星电子为代表的都市制造业品牌,协议投资总额2.2亿元,已完成投资1.1亿元;二是以武汉市新华书店出版物流中心和丰田、别克等一批知名汽车4S店为代表的车展物流品牌,协议投资8亿元,已完成投资2亿元;三是经中国宝玉石协会批准,建立了中国(武汉)珠宝首饰加工博览示范基地,形成以武汉金凰珠宝公司为主体的珠宝首饰加工博览品牌,2004年“金皇”牌珠宝首饰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,珠宝基地项目一期协议投资6000万元,已投资1300万元,建成金凰公司加工中心。
幸福垸园区
幸福垸园区建设期为10年,即在2015年,将使入园企业达到200家左右,吸引产业投资100亿元,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200亿元,年利税达15亿元。
幸福垸产业园区发展规划。幸福垸园区位于武汉市中环线与内环线之间、江岸区后湖乡幸福垸地区,规划控制产业用地5000亩,目前土地性质为一般菜地、鱼塘,该开发范围的初步发展计划为:
⑴总体思路:根据武汉市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工作要求,牢固树立工业强区的发展理念,突出重点,发挥优势,优化土地资源配置,完善制造业布局,形成布局合理、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,依托堤角都市工业区建设带来的制造业氛围,抢抓武汉都市圈制造业资源优势,利用朱家河填堵后获得的土地资源,积极打造环幸福垸现代制造产业基地,形成整体策化、统筹配置、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、引资开发、分期推进的发展格局,力争形成幸福垸、堤角、谌家矶三位一体的现代制造业基地,构造江岸“武汉制造”新品牌。
⑵发展原则:
①坚持经济、集约、高效的发展方向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转向、优化经济等措施,在工业用地规模增幅不大的情况下,打造现代制造业产业园,工业用地在经济效益上要有所提高,向经济、集约、高效方面发展。
②坚持加快开发主城外围地区。主城核心区内的传统工业企业通过置换搬迁等方式,逐步迁往主城外围经济发展区内。工业区布局逐步形成沿城区外放射状发展的特点。
③可持续发展原则。正确处理工业和城市建设、环境的关系。既要加快现代制造业适度发展,保留工业发展用地,又要协调统筹经济和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。
⑶建设框架及布局
①功能规划:根据幸福垸和朱家河填堵后地域空间特点,拟定规划“三横一纵”的基本格局。由南至北横向布局村湾新居、科研中心、产业基地,在沿京广铁路线两旁至朱家河布局现代物流板快,形成幸福垸现代制造业板块。
②功能布局:分为生产加工区、仓储物流区、研发基地、市政公用设施、居住服务区和绿化用地等。
⑷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
幸福垸工业用地,主要构建机电产业板块,重点发展电机、自动仪器表、控电设备等,努力扩大招商引资步伐,形成整体优势和产业链。
⑸建设阶段设想
按照以上设想,根据“总体规划、分期实施、滚动发展、配套完善”的原则,幸福垸现代制造业区在15年内大致按三个阶段实施。
第一阶段:启动发展阶段(20年)。推进环幸福垸现代制造业建设方案,完成“七通一平”,建设管理中心及部分标准厂房,基本形成园区生产、信息、培训、产品交易及公共服务体系。
同时,策划和运作现代物流的建设。幸福垸产业板块要完善功能布局,重点策划村湾搬迁改造计划,沿张公堤建设800亩幸福村湾新居,策划建设2000亩产业板块,争取前期启动500亩工业建设项目,引进8至10家高新技术企业。同时,建好市政基础设施。
第二阶段:扩张发展阶段(2010至2015年)。幸福垸制造业板块在第一阶段完成“七通一平”及配套设施基础上,进一步吸引产业投资,全面实施现代制造业项目,根据需要再新增开发2000亩土地,为进一步实施产业项目做基础配套工作。加快产业扩张,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。预计,到2015年幸福垸制造业板块将引入重点项目80多项,预计吸引产业总投资100亿元,预期产业园实现年销售收入近200亿元,年利税近15亿元以上。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形成,初步形成村湾新居、产业集聚、科研中心三大板块,启动建设现代物流板块,初步形成具有现代制造业特色的基地。
第三阶段:规模发展阶段(2015至2020年)。幸福垸现代制造业板块形成规模效应,以朱家河填堵后形成的物流功能完善,体系健全,构成多层次、多类型、专业化、社会化的现代物流基地。
谌家矶园区
谌家矶制造产业园是江岸区“十一五”规划中“三块一城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规划总面积8385亩,其中产业项目区2300亩,居住发展区738亩,公共设施发展区855亩,市政公用设施发展区148亩,集中绿化用地面积2616亩。
谌家矶园区总体规划。该基地建设发展的功能定位为:一是建设科技含量高的都市消费品制造工业区。加强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对接,促进传统产业的信息化、产业化发展,重点发展电子及机电一体化、家电、食品、包装及印刷品、生物医药、建材等产业;二是建设仓储物流区,为地区制造业配套服务;三是建设高档次的教育开发区,为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;四是沿长江建设环境优雅的高尚住宅区;五是利用谌家矶郊游公园的有利条件,建设一个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城郊休闲旅游生态区。